“鳳凰展翅,翱翔九天”。作為20多年內全球范圍規劃新建設的最大機場之一,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從開工建設到“展翅起飛”,每一步都吸引著全球目光,令世界驚艷。
它的背后,是中國工程師們日夜勞作、反復研究論證、測算模擬、瀝盡心血匠心制作的歷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主航站樓的項目經理李建華,曾先后參與過首都機場二號航站樓、三號航站樓建設,是首都三座“國門”的建設者、親歷者。
“3年6個月,大興國際機場從一片荒地上拔地而起,作為航站樓建設者,我很自豪。”北京城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工程師李建華說。
2023年11月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發布2022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決定,授予“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建造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成果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他是第二完成人。
“這個獎項在建筑界鮮有人獲得。”得知獲獎消息后,李建華和他的同事們都非常激動。在此之前,首都國際機場T2、T3航站樓工程均奪得中國建筑業工程質量的最高榮譽——魯班獎,但在技術創新方面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上李建華深知責任和使命重大,按照指示,要集成世界先進技術,創造世界先進水平,展示國際水準,在基礎設施建設的各方面都要創造樣板,為此他成立科技中心,和清華大學等聯合課題攻關,引進先進裝備,淘汰落后工藝,解決了一個個世界級難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精品工程的背后是近乎苛刻的嚴格要求。在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竣工驗收前一天,李建華仍然在航站樓內各處檢查,每顆釘子都逐個檢查,不同材料間的每一處接縫都仔細查看,每一塊石材都要嚴絲合縫。“必須零缺陷!只有零的指標,才能讓工程達到標桿的標準。”這是李建華給自己定下的標準,也是給整個團隊定下的標準。他說,我們每個人把每個工程當作雕刻藝術品一樣精細打造,整個工程就是一個偉大的作品。
“這是全球最好的機場”
12300個節點配合超過60000根連桿組成鋁合金網殼結構,覆蓋8000余塊特制玻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的屋頂點綴出8只美麗的“天眼”。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李建華在施工日記中以刀刻般的筆跡以此古詩喻志。
1995年大學畢業后,李建華投身到機場建設中。他參與的第一個項目便是首都國際機場T2航站樓,從項目開始到竣工驗收,再到后期的運營和維保,他參與了全過程。
“我師傅擔任T2航站樓常務副總指揮,他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我每天早上跟著他去工地,到晚上下工地,言傳身教中能夠感受到他對工程的嚴標準,這對我后期工作產生了很大影響。我喜歡在項目上查看每一處細節,告訴管理人員和工人細節要怎么去做。”李建華說,“直到現在為止,我都認為T2航站樓是一個經典之作。”
10年后的2004年,他又參與建設了首都國際機場T3航站樓,這時他已是項目副總工程師,分管10萬平方米的免裝飾混凝土結構和鋼結構工程施工技術。彼時為解決鋼管柱難題,幾乎走遍了全中國,再次開辟了大跨度大空間建造的先河。后期他負責了整個T3主航站樓工程的施工組織。
T3航站樓項目結束后,當時他判斷,國內短時期內不可能有比T3航站樓更宏偉、更先進的項目了。癡迷于航站樓建設的他,走出國門,參與建設了也門機場二期工程,從中學習和借鑒國際機場的建設理念和方法。
“我喜歡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每做一個工程,都能有所突破和提高,對自己也是一種歷練和提升,所以每次參與新的機場建設,我都感覺特別有干勁。”李建華說。
這時,一個比T3航站樓更宏偉的超級工程建設機會來了。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在空中俯瞰像一只展翅的“鳳凰”。
2015年9月26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破土動工。李建華領受的任務是航站樓建設的第一戰——基坑工程,以及這項超級工程中結構最復雜、施工最難部位——航站樓核心區工程的施工總承包。
“接到這個項目后,我們遇到了很多挑戰,而且是前所未有、沒任何可借鑒的先例。首都國際機場T2航站樓面積是36萬平方米,工期不到4年時間;T3航站樓總面積100萬平方米,工期是3年8個月;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面積是143萬平方米,相當于首都國際機場三座航站樓面積之和,工期是3年6個月。航站樓規模越來越大,工程越來越復雜,但工期越來越短,這是真正給我們壓力最大的地方。因為有時間,我們可以充分做好各方面準備,精工細作,但大興機場2019年9月25日就要投入使用,這個工期是不能動的。”回憶起那段歲月,李建華歷歷在目。
基坑工程的工期只有5個月。李建華要帶領團隊在寒冬完成超過250萬立方米的土方挖運、1萬多根樁的打樁任務。“我們每天都有500多臺設備,在10萬平方米基坑中日夜奮戰,夜里也是燈火通明。最終,我們研發了超大平面復雜基礎工程動態高效精細化施工組織技術、快速動態測量控制等技術,提前19天完成樁基工程,沒出現任何安全問題,質量全部達到世界水平。”
在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建設中,他率領建設團隊運用智慧建造、世界領先的高科技和施工工藝,創造出100多項技術創新及多項世界之最,相繼攻克了世界最大減隔震體系施工、超大曲面鋼網架安裝提升等世界級難題,最終提前17天無事故竣工。
“10個月澆筑105萬平方米混凝土,相當于每個月澆筑25棟18層的大樓”“63450根桿件,12300個球節點,所有節點位置偏差不能超過2毫米”“BIM技術全程電腦模擬;精密吊裝驗算,計算機液壓同步提升,精度達到毫米級”,在他的筆記中,密密麻麻的數字和專業名詞仿佛再現那段攻堅克難、風雨無阻的歲月。
2019年,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工程獲得中國鋼結構金獎年度工程杰出大獎。“大興機場主航站樓項目已經把行業內能拿到的最高獎項都拿到了,這也是努力得到回報的一個很重要體現。”李建華感慨道。
3年6個月,一座現代化機場拔地而起。當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走進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時,對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便是,“這是全球最好的機場”。
堅定信念與零的標準
李建華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建設施工現場。
“一開始接到大興機場航站樓任務時,大家心里都沒底。但我們從來不會被問題打倒。我們團隊有一種精神,就是不怕困難,敢于迎接和應對挑戰。這種決心和意志,是能夠戰勝所有困難和問題的最重要方面。”大興國際機場建成已有4年多,李建華仍不忘總結經驗。
他特別認同“時代楷模”“最美奮斗者”張富清說的那句話:只要有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斗志,就沒有打不敗的敵人,沒有拿不下的碉堡。他認為,正是這樣一種精神信念,一種敢于迎接挑戰、敢于突破自己的奮斗精神,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變為現實。
近乎苛刻的高標準,將工程做到零缺陷,這是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項目成功的第二個因素。“首都國際機場T2和T3航站樓都拿到了魯班獎,這是行業最高獎項。我們在這個基礎上只能做到更好。”李建華說。
“2017年國家領導人來視察時,對我們前期工作很肯定,同時提出很高的要求。你們要集成世界上最先進的管理技術和經驗,為我們國家基礎建設創造一個新的樣板,建成精品工程、樣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潔工程。”
“這個標準挺高的,那時候壓力很大,怎么落實?怎么達到這個標準?只有將偏差降到最低,零傷亡、零冒煙、零揚塵、零延誤。只有零的指標,才能達到樣板的標準、標桿的標準。這就是我制定零標準的來源。”他回憶道。
這意味著,每一個環節,都要精準控制。“小到每一顆螺絲釘,都要嚴格控制;地面上每一塊石材,都要嚴絲合縫。這就要求管理人員對每一顆螺絲釘、每一塊板材,都要檢查和驗收。”
“只要有一塊石材一個角不平,我都會找來工人師傅,告訴他們必須得拆。工人師傅不愿意,我就在那個上面噴一個‘拆’字,結果有師傅半夜去清洗那個‘拆’字,根本洗不掉,只能重新來了。這樣他們就只能被迫提高精細度。誰來到工地后,立馬就適應這個高標準了。” 說到這里,他不禁笑了起來。
“只有我同意了,這個項目才能通過驗收,否則不能過驗。最后,我拿著測量數據去現場看了很多次,才通過驗收。”他說。
這樣近乎苛刻的工作標準,讓團隊中每一個人都不敢松懈。而這種對于技術、質量、安全、進度上的紕漏零容忍的標準,伴隨了他幾十年機場建設生涯,也鑄就了他創下一個又一個奇跡。
使命和期望
李建華帶領團隊在寒冷天氣下一干就是3個月,終于提前兩天完成節點目標。
大興國際機場建設伊始,曾是一片草及腰深的河床。“周邊環境很美,我們來到這兒不能污染和破壞環境,不能影響當地老百姓生活。事實證明,這點很重要,沒有當地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項目難以順利開展。”他思索道。
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之所以成功,李建華認為,一個很重要因素就是處理好各方面關系:一是和周邊老百姓的關系,二是和項目所有參與建設方的關系,三是和業主、監理、設計等單位的關系,四是和環境的關系。
“處理好各利益相關方關系,大家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以一種合作共贏的態度完成這項工作。在處理外圍關系上,一定要講究誠信,公平正義,這也是項目順利開展的原因。大家干勁兒都很足。” 李建華說。
從事航站樓建設多年,李建華感受最深的是,航站樓本身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功能性公共建設,從技術難度、施工組織難度到對行業對社會影響力,都是很大的。“每一代航站樓的建設都代表了當時建筑行業最高水平,也代表了那個時期整個產業鏈的發展水平。”
最令他滿意的還是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他將多年來累積的機場建設經驗充分運用到這個項目上,并進行了新的突破和提高。“從設計規劃到施工,大興機場航站樓各方面都是世界級水平。”
在李建華的會議室的墻上,多年來一直掛著一幅標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韌不拔,鍥而不舍,奮力譜寫壯麗篇章。這也是他一直踐行的做人做事的標準。
“我們在地方上建的航站樓工程,是各個省市的窗口工程;在北京建的航站樓工程是國門級工程,這些工程代表著一個省市甚至一個國家的水準。把工程做好,做成標桿工程、樣板工程、精品工程,是我們的使命;努力讓人們的居住環境更美好,讓人們的出行更便捷,是我對未來的期望。”李建華說。
他還希望,未來通過科技創新,滿足高質量建造和新時代高性能建筑要求,為公眾提供更個性化、更舒適綠色、更具強大功能支持的空間和環境。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這些工程建設者們正在用心血和汗水譜寫一個又一個中國工程奇跡。
對 話
李建華:要用向善的態度做工程
李建華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建設施工現場。
記者:您最近著手推進的事情或者與建筑有關的工作是什么?
李建華:最近在推進3個機場的建設工作,包括合肥新橋國際機場T2航站樓、太原武宿國際機場T3航站樓以及廈門新機場三標段工程;同時,還在進行“大型機場航站樓工程智慧建造和工業化建造”的課題研究。
記者:幾十年工作中,您主要希望通過作品向社會表達什么?為什么要做這種表達?
李建華:希望通過建筑作品向社會傳達一種拼搏奮斗、堅韌不拔、追求卓越的意志、精神和價值觀,原因是建筑工程本身是一項枯燥且高風險的工作,我們往往要遠離家庭,和團隊一門心思扎根到項目建造過程中,非??简炞陨砟土?、抗壓性和智慧。
記者:您最想做什么樣的建筑?具體到作品本身,您最滿意的是哪一個?
李建華:最想做的是標志性建筑、重點工程,代表世界行業水準、有挑戰性的大型公共建筑。最滿意的是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
記者:在參與航站樓建設這些年,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李建華:感受最深的是國家、社會和行業的進步,這些進步體現在工程管理、文化價值觀、專業技術、設備材料、施工裝備、智能建造、綠色建造、工業化建造等方面,還體現在工程安全、質量、進度、成本的精細化管理。
記者:您這些年在忙些什么?思考些什么?在您的生活和工作中,哪些方面是您一直堅守的?
李建華:忙著做更多的機場航站樓建設,在以往基礎上進行更前沿、更先進、更具挑戰性的工作。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大型公共建筑的管理理念、科技創新、智慧建造、工業化建造以及綠色建造方面有所突破。我們在做工程時,如何更好地處理好人和工程、人和環境、人和社會、人和利益共同體的關系。要用一種向善的態度、良心的態度去做工程,發自內心尊重他人。
人這一輩子就是奮斗的一輩子,我感覺我一直在忙。奮斗的根本在于有一個強壯的身體,所以我一直在堅守兩件事,一是鍛煉,讓自己有更強壯的身體和更強大的意志;二是學習,接受新知識,實現新突破,攀登新高度。
記者:作為建筑建造大家,您對這幾年中國在建筑建造方面的“工匠精神”如何看?有什么是值得關注與反思的?
李建華:高度重視“工匠精神”是時代需求,也是大勢所趨。在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淘汰落后及過剩產能是必然趨勢。隨著進入新時代,建筑行業中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從業人士開始反思以往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只有踐行“工匠精神”,慢下來、細起來,才能打造出經得起人民和時間考驗的傳世之作。
在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轉變中,在堅守工匠精神的道路上,有幾點值得關注和反思:一是提高整個社會對工匠精神的認同,從而推進整個建筑行業對工匠精神的踐行。推崇更加合理的投資造價、合理的工期規劃,尊重科學、尊重規律,業主、設計方、施工方都要有意識地讓工程速度“慢”下來,讓施工組織“科學”起來,從單純追求速度到探索速度與質量的平衡點。
二是推行裝配式建筑和建筑機器人,推行產業化工人,提高施工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建筑制造業一直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隨著人口老齡化及從業人數的下降,應大力推行建筑機器人的使用,探索各個工序的裝配式施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質量,創造更大經濟效益。
記者:您認為您們身上的歷史的責任與使命是什么?對于未來有什么新期待?
李建華: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留下更多歷史作品,為人類建造更加優美綠色舒適高品質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是我們的歷史責任與使命。
希望在國內形勢一片向好的情況下,在國家大力支持和投入下,未來5~10年建筑業會發生大的轉變。伴隨著全行業的努力,伴隨著可持續性建造、智能化建造,數字化建造、模塊化建造、綠色節能建造等顯著提高,為社會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